圖/文:保羅船長

前言:從混亂到美麗

 

威尼斯是我最喜愛的城市,僅管過程有點曲折。

 

在林俊傑「學不會」這首歌的MV裡,開頭有一句口白:「妳想去,最接近天堂的地方,我卻只沈溺在,波西米亞之心,這個古老的城市像一座迷宮…」,每次聽到的時候,我總會這樣想,「拜託,布拉格算什麼,最像迷宮的,應該是威尼斯吧!」

 

第一次去威尼斯時,因為誤信了一本旅遊書,說「這裡太過觀光、物價又很高」,所以並不特別期待,只排了半天的時間,跟著人群沿路步行到聖馬可廣場,卻在走回車站的時候迷了路。

 

我是一個方向感不錯的人,出國那麼多次,無論是開車或走路,幾乎從未迷路過。唯一的一次,就是在這裡了。

 

雖然又累、又熱、又迷路,但威尼斯並沒有想像中的差(而那本書也被我丟掉了),值得多安排一些時間,放慢腳步,仔細探索。

 

帶著這樣的遺憾,兩年後重返這裡時,我們決定在本島住上兩晚。有清晨、有夜晚,吃了令人驚艷的海鮮,也走了一些觀光以外、遊客較少的區域。對這裡的地理有了些概念,在島上咨意漫步,似乎也不再是個難題。

 

我想,我總算征服了這座迷宮。

 

又過了兩年,在機緣巧合與衝動下,再度到了義大利。這一次是冬天,又剛好可以遇上面具節,就在威尼斯一口氣待上五天。除了面具節之外,也把之前沒去過的地方補上,還做了一些比較local的事,像是在超市買到了超好喝的MIMOSA血橙氣泡酒,以及到漁市場買魚蝦回來煮。

 

五天或許不算多,但已經足夠讓我對大部份的路線駕輕就熟。我漸漸的發覺,威尼斯這個錯綜複雜的結構,與其說是迷宮,其實更像是一幅拼圖。原本是一團凌亂,但只要將它組合起來,就會發現它美妙的圖案。每一次來到這裡,每走過一個地方,或做些不一樣的事,就會將那個部份給拼起來。而這個拼圖的完成度,也隨著我的腳步、眼界、和味蕾,越來越高。

 

就像拼圖過程中所帶給人的成就感,看著它從無到有,越是一片片的累積,就越想把剩下的部份給補齊。所以,我還是想再來威尼斯,住在不同的區域,換個不同的生活方式,找些陌生的巷弄鑽進去,尋訪一些像是朱代卡島這種冷門的地方;或乾脆把心一橫當個大爺,坐上Gondola,試著從水面上來仰望這個城市;又或者,穿上面具節的華麗妝扮,嚐嚐被鎂光燈聚焦的滋味。總而言之,就是要努力把這拼圖給完成,努力的想要看清楚威尼斯的全貌。這不是我的偏執,這是威尼斯的魔力。

 

它或許不像國王湖或策馬特那樣美的令人讚嘆,但它總是,還留有一些什麼,等待我去探索。

 

 

點、線、面

 

探索威尼斯,一切就從走路開始。只不過,地圖一攤開,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,乍看之下令人怯步。然而,只要抓住脈絡,就能輕易上手。

 

首先,車站聖馬可廣場是兩個端點。初到威尼斯,大致上而言,就是從車站走到聖馬可廣場,然後再走回來。

 

而車站與聖馬可之間,有一條大運河。大運河上有兩座很有名的橋,一座是里奧托橋,另一座是學院橋。這兩座橋是最明顯的中繼站。

 

除此之外,要特別介紹一個比較冷門的地標,位於車站與兩座橋之間:聖方濟會榮耀聖母教堂(Basilica dei Frari)。這個教堂很高大,地點也剛好在車站、里奧托橋與學院橋的中間,而且恰巧成為三種不同風格的交界。往車站的路上寧靜而愜意,往里奧托橋熱鬧而觀光,往學院橋則是文藝路線的起點。

 

將以上這五個地標標示出來後,地標與地標之間,就有了相對單純的散步路線。以這些路線為基礎,一邊前進,一邊往巷弄裡探索,再配合沿線的景點、餐廳、商店,去感受那個區域的特色,這就是遊覽威尼斯的最佳方式。

 

 ▼地標與路線示意圖

 

 

《詳細路線圖 Google Map 連結》

 

 

路線一:印象之路(車站 - 榮耀聖母教堂)

 

取名為印象之路,因為這裡是感受威尼斯第一印象最好的地方。

 

這段路有兩個特色:第一,這裡的商店很少,人潮也少。第二,這段路有一大部份是沿著水道旁而行、伴隨著跨過水道的小拱橋。

 

因著上述兩個原因,讓此處成為一個「純粹的水都」。

 

不會因為太多路人而不自在,也不會因為太多櫥窗而分了心。在這裡只能,也只要,愜意的順著水岸步行,欣賞沿途的房子、小橋、船隻、倒影。

 

終點是榮耀聖母教堂,非常顯眼。教堂裡面是一般的哥德式搭配威尼斯時期壁畫,和島上大部份的教堂無異。(威尼斯的教堂,除了朝聖限定的聖馬可之外,較有特色的當屬安康聖母大教堂以及聖喬治.馬喬雷教堂)。

 

此時可以略為休息一下,因為這裡有幾家義式冰淇淋(Gelato)店,包含了連鎖的GROM。若遇到假日,教堂前面的廣場還會有個小型的二手古董市集。

 

從這裡開始,路線將一分為二,往左走通往里奧托橋(路線六),往右走則是學院橋(路線二)。

  

 

 ▼這段路的顏色很繽紛

 

▼倒影也很漂亮

 

▼橋的倒影很有趣

  

▼偶而還會遇見搖船的人

 

 

▼榮耀聖母教堂

 

   

▼假日時,教堂外會有個小小的跳蚤市集。

 

▼賣一些古董

 

 

 

 

路線二:藝文之路(榮耀聖母教堂 – 學院橋)

 

雖然路線是到學院橋,但如果不趕時間的話,建議不妨延伸到安康聖母教堂,然後再折返回學院橋。一來安康聖母教堂值得一看,二來,這整段路都很漂亮,也有著相當一致的風格。

 

稱它為藝文之路,一點都不誇大。畢竟這短短的路上就有一座大學、藝術學院美術館、古根漢美術館以及最底端的海關美術館,中間還有一座不知名的教堂,終年都舉辦著達文西的特展。

 

就算對美術館沒興趣也不要緊,因為這一路上還有許多藝術家開的店,有些是結合威尼斯特色的商品,像是水晶或面具;有些則是純粹的藝術創作,像是雕塑或繪畫;也有些是屬於比較平價、實用的文具或用品。

 

因著這些特色店家的關係,使得這段路充滿了趣味,一點都不無聊。雖然路程較長,但不知不覺中就走到底了,而且還意猶未盡。

  

 

▼這段路人不算多,也有許多水都的景象

 

▼顏色沒有路線一來得活潑,但有另一番情境

 

▼沿路有一些像這種有設計感的店

  

▼難得看到喜歡的水晶。其實我並不喜歡威尼斯的水晶,比起來還是捷克的比較典雅。

   

▼我看過最誇張的面具

 

▼Paint Your Own Mask。可以現場彩繪屬於自己的面具

  

▼以威尼斯的風景畫為素材的一些文具和皮夾等用品。

  

▼筆記本不算太貴,所以就買了一本當作紀念。

 

 

▼木造的學院橋

 

 

▼橋上的View

  

▼面具節時,運氣好的話可以遇到裝扮的人過橋。

 

 

路線三:精品之路(學院橋–聖馬可廣場)

 

過了學院橋之後就到了聖馬可區,也是人潮最洶湧、觀光氣息最濃厚的一區。

 

雖然如此,從學院橋到聖馬可廣場的這段路還是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色,就是精品店雲集。知名的Prada、Bottega、Gucci這些不用多說,就連到處可見的威尼斯水晶店,在這也跟著高檔了起來。

 

此外,這段路會橫切過幾條小運河,由於靠近聖馬可廣場的關係,Gondola也特別多,常常可以看到Gondola從橋下穿過的景象。

   

 

▼許多精品店的櫥窗

  

▼就連水晶看起來都比較高級

 

 

▼這應該是,給王宮貴族的小孩們玩扮家家酒的玩具吧?

 

▼來張近照,做的超級逼真的!

 

 

▼這裡的Gondola很多,有時還會稍微塞船

 

 

▼別以為划Gondola的都是大叔,也有年輕的帥哥!

  

 

 路線四:逛街購物之路(里奧托橋 – 聖馬可廣場)

 

這裡也是熱鬧的聖馬可區,路上依舊是滿滿的人潮,兩旁一樣是商店林立。不過這裡的商店比較多元化,也不像精品那麼高不可攀。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兩家店:

 

(1) Pylones:專賣具有創意的可愛小物,很難不被它吸引進去。雖然是法國品牌,但跟義大利的Alessi很像,不過產品比更多樣,價格也親民多了,很適合買來當做送人的紀念品。據說台灣誠品也有引進,不過價格應該差很多。

 

(2) Fabriano:一家歷史悠久的義大利紙廠,書上說它的紙連達文西都用過。現在則是文具店,在義大利各大城市也有分店。裡面的文具都很有質感,但價格也很有感。不過頂著達文西的名號,也算是送禮的好選擇。

 

另外,這邊吃的東西也不少,除了餐廳之外,也有一些立食或外帶的披薩店,以及SusoVenchi這兩家有名的Gelato店。

 

 

▼人潮眾多,適合逛街

 

▼專賣可愛小物的店

 

▼里奧托橋的View

 

▼里奧托橋的View

 

 

路線五:當地生活之路(車站 – 卡納雷吉歐區 – 里奧托橋)

 

從車站到里奧托橋有兩條路,一條是走「路線一」接「路線六」,另一條就是「路線五」,會經過卡納雷吉歐區。

 

而這裡呢,可能是威尼斯之中,最不像威尼斯的地方。

 

說觀光,這裡不像聖馬可或里奧托橋一帶那麼觀光;說冷清,這裡商店也不少;說藝術,這裡可能沾不上邊;至於水都的景象,除非往小巷弄裡走去,否則絕大多數就是一條大馬路直直走到底。

 

不過這裡,卻也是最貼近當地居民生活的地方。有超市、有藥妝店、也有在各大城市都看得到的連鎖服飾品牌,甚至還有電信行。

 

而在靠近車站那一邊,傍晚有個小型黃昏市場,賣一些疏果和少許的海鮮,馬路正中間擺著賣烤栗子的攤子。冬季天黑的早,晚上經過時,曾經有一幕,我有種身在台灣夜市的錯覺。

 

這裡還有許多的餐廳,平均而言,價格比觀光區便宜一些。而我們吃過最好吃的餐廳,也位在這一區。

 

如果已經走過了藝文之路,也看膩了無數的紀念品櫥窗,那麼這裡或許會帶給你一股,既新奇又熟悉的親切感。

 

 

▼卡納雷吉歐區的街景

  

▼雖然人也不少,但是路很寬,不會人擠人

 

▼街頭藝人

 

▼雖然主街道很熱鬧,但旁邊的巷弄卻很冷清

 

▼靠近車站的黃昏市場

 

▼很有台灣夜市的 fu

  

 

 路線六:沒什麼之路(榮耀聖母教堂–里奧托橋)

 

取名為「沒什麼之路」,並不是這裡沒有東西,而是這裡除了觀光之外,沒有什麼特別的。

 

既然沒什麼特別的,那為什麼還要特別提出來?因為這裡真的太多人走。想要從車站走到聖馬可廣場,如果沒有特別規畫,按照沿路的指標走,大概都會走到這一段。從車站到榮耀聖母教堂,由於缺乏主要道路,所以人潮較為分散,但從教堂這裡就會開始匯集到這條路上來了。再加上開始有了商店,佇足的人變多了,馬路也跟著變擁擠了。

 

真要說這段路的優勢,就是可以順便去逛逛漁市場,不過漁市場是在接近里奧托橋的那一端,也可以走「路線五」再折返,只是要多走一點路就是了。

 

▼這邊就是很多紀念品攤子

 

 

小結

 

 

在威尼斯這個浪漫的水都,最不浪漫的事,莫過於坐船了。除了要像上下班的台北捷運一樣,被人群推擠,也推擠著人群前進之外,在悶熱潮溼的夏天,眾人的汗臭味更是難耐。因此,除非必要,否則走路才是真正輕鬆又愉快的方式。

 

不過要怎麼走,最好事先做點功課。若抱持著「到時再跟著指標和人潮走」的心態,那就很容易只挑到觀光的路線走。而如果又在最熱鬧的聖馬可廣場附近吃飯,那就很可能會得出「這裡太過觀光、物價又很高」的結論,就像一開始誤導我的旅遊書一樣。

 

其實威尼斯並不都是觀光區。如果你聽過80/20原則,那麼它也適用於這裡:80%的觀光客,都聚集在20%的觀光區;剩下20%的人潮,則分散在80%的其它區域。

 

而且那80%的其它區域,也非常精彩,像是路線二的藝文之路,或路線五的當地生活之路,都是讓我回味無窮的地方。

 

《詳細路線圖 Google Map 連結》

 

義大利 系列文章
其它系列
歡迎加入FB粉絲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