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說關西地區冬季會下雪,但真要遇到下雪天,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而且就算有,也大多是稀稀落落的雪花。當然啦,看著它們如綿絮般緩緩飄下,也是非常美妙的享受,但人心嘛,總是不夠知足,總想體驗一下所謂紛飛的大雪究竟是什麼樣的感覺。
再加上我非常喜歡拍照,偏偏下雪又是最難拍的,每次照起來,那雪一點都不明顯,更遑論要拍出感覺了。每次拍雪的時候,內心總是不斷期待著,再大一點、再大一點吧!
終於,在第三年冬天,總算讓我遇到大雪了。而且非常幸運的,是在奈良。之前來奈良,主要是為了鹿和公園,卻從沒想過,下雪的奈良,原來是這麼漂亮。
東大寺,大雪紛飛
大雪剛開始下,正好是我們抵達東大寺中門(售票處)的時候。這裡和大佛殿中間隔著一片空地,因著這片空地,讓雪片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飛舞,而且大佛殿深色的背景,和雪白形成明顯的對比,讓雪的軌跡更加清楚。
遇到難得一見的大風雪,當然不能只是乖乖的站在裡面欣賞,說什麼都要下去暢快的淋它一番,嘗嘗被雪花打在臉上,是什麼樣的滋味。就算別人覺得我是個傻子,那也是個開心的傻子。
開心傻子的代價,就是「真的好冷」。身上雖穿著羽絨大衣,但雙手和臉都溼透了,也凍到沒知覺了。我很想問,那個說下雪不冷、融雪才冷的科學家,真的有親身實驗過嗎?
因為太冷,我們很快就又躲回屋簷內了。好在這裡有些迴廊和庭院,下雪時格外的浪漫。那原本枯黃的草地,好像有人用篩子,從上面不斷的篩呀篩的,把這些雪白的細粉,輕巧而均勻的灑上去,漸漸地舖滿了一地。雖然只是被動的看著,心裡頭卻也有一股莫名的成就感。
▼雪中的大佛殿
▼暗色的背景,讓雪的軌跡更加清楚
▼東大寺中門,正對大佛殿,拍雪景的好地方
▼迴廊
▼雪,就像透過篩子,勻稱的灑了下來,漸漸地舖滿了草地
▼很有詩意的庭院與迴廊
▼東大寺外的鳥居
▼路上行人,似乎一點都不受影響
▼倒是小廘,正躊躇著要不要衝出去
奈良公園,如櫻花滿開
奈良雪景的第二景,就是奈良公園。這裡有許多的櫻花樹,在冬天,這些樹上既無花也無葉,只剩下很普通的枯枝。然而,在一陣大雪後,樹枝上堆積了許多雪,形成了類似樹冰的結構。遠遠望去,竟好像櫻花滿開一樣。我雖然沒在日本看過櫻花,但看到這幅景象,也沒有遺憾了。
此外,這裡原本就有一些池子和造景,也因著這場大雪,讓這些造景舖上一層白紗,換上了另一種不同的面貌。
這次雖然雪下很大,但並沒有持續很久,因此並沒有造成地面上的積雪。根據觀察,雪大多是積在樹上、草地上、以及木造的屋簷上。大概是這些物質較不容易導熱,所以雪融的比較慢。像柏油地面或石頭的話,雪幾乎一碰到就融了,也不會有積雪。因此,植物最多的奈良公園,也成為賞雪的最佳去處了。
▼櫻花滿開,大概就像是這樣子吧!
▼櫻花滿開,之二
▼櫻花滿開,之三
▼櫻花滿開,與鳥居合影
▼這就是枝頭上的積雪
▼枝頭上的積雪,之二
▼松樹的積雪,看起來很有個性
▼被染白的庭園造景
▼被染白的庭園造景,之二
▼被染白的庭園造景,之三
春日大社,石燈籠上的點綴
往春日大社這邊的路上,開始進入了一大片森林裡。對比人潮熙攘的東大寺一帶,這裡格外沈靜多了。兩旁高聳的松柏類植物,雖不到古木參天,但不論在視覺或聽覺上,都足以隔絕外在的空間,帶給人一種遠離塵囂的自在。
也因為位在森林裡的關係,雪都被高大的樹給擋住了,頂部的樹枝上雖積了不少,但真正落到地面上的雪卻不多。
所幸這裡的道路兩旁,有一整排的石燈籠,原本是春日大社的特色之一,此時卻發揮了巧妙的作用。是精心設計也好,是陰錯陽差也罷,這些石燈籠上長了些碧綠的青苔,因著這些青苔,讓少數落下的雪,得以輕盈地附著在上頭。即使規模不大,卻有畫龍點睛的效果。也讓這原本就相當幽靜的表參道,多了一種宛如在深山裡的錯覺。
▼春日大社表參道,整排石燈籠是其特色
▼些許的白雪附著在青苔上
▼這裡的石燈籠是真的有在點燈的。
▼被雪覆蓋的屋簷
▼這吊著的燈籠也是春日大社的特色之一。
▼鹿的繪馬。
▼看起來若有所思的樣子
後記
還記得這次要來日本,在桃園機場通關時,無意中聽到身旁旅客的一句話,說最期待下雪的金閣寺。當時我在想,如果真的遇到大雪,我最希望在哪裡?當時覺得嵯峨野的鳥居本、以及東本願寺都不錯。不過現在我認為,奈良的雪景才是最棒的。這裡有寺廟的雪景,有像櫻花的樹冰和池子的倒影,也有像森林裡石燈籠上的殘雪。或許還有許多不同的面貌,等待我下次再來發掘。
此外,奈良還有一個好處,就是從京都和大阪都可以直達,時間也差不多,在行程安排上較有彈性,可以透過氣象預報,找出最有可能下雪的時候去。
- 1. 東本願寺,濃縮整個京都的寧靜
- 2. 奈良,雪景三部曲
- 3. 大阪,讓我重新認識了夜景
- 4. 上賀茂神社手作市集
- 5. 2015冬.關西16天.行程摘要
- 6. 2014冬.關西15天.行程摘要
- 7. 2013冬.關西12天.行程摘要